行业动态|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 球盟会官网入口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亿百体育年报]鸿达兴业(002002):20年年度报告全文(更新后)

发布:小编 浏览:

  亿百体育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周奕丰、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林桂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林桂生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永拓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相关事项亦有详细说明,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受到风险、不明朗因素及假设的影响,本报告中所涉及的公司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可能与实际结果有所差异。该等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公司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市场环境、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风险,不存在对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详细内容见本报告“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九、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的相关内容。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2020年 12月 31日已发行总股本 2,590,725,116股,扣除截至本利润分配预案披露之日回购专户持有股份21,711,700股后股本2,569,013,416股(若实际派发时公司股份数量发生变动,将按照分配总额不变的原则调整每 10股分配金额)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0.11元(含税),送红股 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 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 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 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 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 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 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 的投资收益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列举的非经常性损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 18号——上市公司从事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业务概要

  公司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使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公司拥有“氢能源、新材料、大环保和交易所”四大产业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是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知名企业。公司的主营产品及服务包括氢气的生产、销售及综合应用;PVC、改性PVC、PVC建筑模板、PVC医药包装材料、药用高阻隔PVC材料、PVC生态屋、PVC抗菌材料、隔离板等PVC新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热稳定剂、稀土催化剂等稀土新材料;土壤调理剂、环保脱硫剂等环保产品,提供土壤治理、脱硫脱硝等环境修复工程服务;生产销售口罩、PVC抗菌材料、消毒液等防疫产品;提供塑料等大宗工业原材料现货电子交易、综合物流服务及信息技术支持等服务。

  公司的氢能、PVC、稀土、土壤调理剂等产品产能和综合经营实力在行业名列前茅,其中,PVC产能110万吨/年、烧碱110万吨/年、电石162万吨/年、土壤调理剂等环保产品产能120万吨/年、PVC制品产能7万吨/年、碳酸稀土冶炼产能3万吨/年、稀土氧化物分离产能4,000吨/年。公司以广州为总部,在广州、扬州、乌海设有三个研发中心,同时下设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鸿达氢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等下属研发机构,公司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业务主要覆盖广东、内蒙古、江苏、新疆、广西、海南等省区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布局,把氢能产业作为公司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深化氯碱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氢能源综合利用业务,打造完整的“制氢、储氢、运氢及氢能应用”产业链。

  氢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公司全资子公司乌海化工拥有70年氯碱及氢气生产历史,作为氯碱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响应国家碳中和目标,一直致力于工业副产氢气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近年来,公司利用氯碱制氢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大力开发氢气的综合应用和市场,推动制氢、储氢、运氢及氢能应用产业化的发展,致力于成为氢能源的综合服务商。公司已经成功打造了氢能源制造和储存的上游全产业链,氢能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源主要供应商和综合服务商。

  2016年成立子公司内蒙古氢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相继开展氢气制备、氢气加注、氢气储运、加氢站、移动加氢站亿百体育、装备研究等氢能产业业务。公司在制氢及储氢方面已积累丰富经验,拥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储氢方式的技术。近年来,公司先后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法国液化空气、日本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等相关机构和企业开展氢能应用方面的合作,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制氢、储氢等领域不断巩固领先地位,同时拓宽氢能源的应用领域和渠道。

  2020年以来,公司充分利用积累的技术、市场和上下游协同优势,借助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禀赋优势,加大规模化制氢、储运产业化力度。公司引进离子交换膜法大型电解装置,并规划建设年产五万吨氢能项目,提高氢能产能。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加氢站、民用液氢工厂,生产和供应气液氢、高纯氢气、超纯氢气等,可广泛应用于氢燃料汽车、石油化工、电子冶金、食品加工、浮法玻璃、有机合成等领域。2020年4月,公司建成运营我国首个民用液氢工厂,液氢规模化生产和民用化应用,大大提高氢气的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将助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冶金、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2020年11月乌海化工与乌海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乌海公交公司”)签署《燃料电池汽车供氢服务协议》,目前乌海化工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建设的加氢站已正常为乌海公交公司运行的燃料电池公交、大巴等用氢车辆提供氢气及加注服务。

  公司全资子公司乌海化工、中谷矿业依托西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和自身完善的产业链,以电石、原盐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电石法生产PVC、烧碱等基础化工产品。同时,公司依托自身的氯碱化工优势,生产84消毒液、含氯高效消毒液等产品,满足工业漂白、消毒、灭菌、家庭防疫与日常消毒需求,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防疫领域。

  公司通过完备的产业配套、先进的生产装置和工艺、严格的管控体系,不断做大做强氯碱业务,在提高产业一体化综合效益的同时,为公司大环保业务、氢能源业务、PVC制品及新材料业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已形成“资源能源—电力—电石—PVC/烧碱/氢能源—土壤调理剂—PVC新材料—电子交易综合业务”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近年来公司基础化工产品产能利用率、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相关产品产量和效益稳定。本报告期内,中谷矿业二期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氯碱化工产品产能,增强规模优势和产业链优势。

  公司拥有三十多年的PVC制品行业生产经营经验,具备十万级净化车间及相关药用包装材料生产资质,公司生产销售PVC药用包装材料、药用高阻隔PVC材料、PVC抗菌材料、防护口罩系列产品、PVC建筑模板、PVC生态屋、隔离板等PVC新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及建筑安装行业。

  公司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拓展PVC材料的下游应用。在疫情期间,公司积极生产供应一次性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稀土抗菌材料、PVC生态屋及隔离板等产品,为防疫工作做出应有贡献。公司还开发了集环保性、机动性、功能性为一体的生态之舟方舱医院、移动工厂,为应急管理提供可移动保障。

  稀土产业在我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稀土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并与公司大环保产品、PVC 新材料、稀土储氢业务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公司控股子公司新达茂稀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新型 (稀土) 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包头市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建设了稀土选矿、冶炼、分离、深加工等完善的业务体系,拥有大型碳酸稀土及单一氧化稀土分离生产线,其工艺、设备和管理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新达茂稀土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丰富的稀土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镱、镥等原材料提取和应用开发优势,并将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助剂、稀土催化剂、稀土抗菌材料、钾长石综合利用及稀土在其他新材料中的应用开发和推广作为发展重点,相关产品可应用于公司氢能源、PVC新材料、土壤修复及生态农业等业务,推动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特色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体系。

  土壤改良,利国利民。土壤修复是符合国家防治土地污染、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红线的政策精神的环保业务。公司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依法治土的政策精神,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政策号召,大力发展土壤改良业务,打造完备的土壤修复产业链。

  公司以生产销售土壤调理剂、提供土壤修复技术和服务、承包土壤修复工程、推广“种植斗+营养土”的种植新模式等方式,推广土壤修复业务。公司子公司西部环保自主研发生产土壤调理剂、水质调理剂等系列产品,用于治理酸性、碱性和盐碱化等退化土壤、受污染水体,从而有效提高农产品/水产品的产理性能的新型矿物肥料,进一步延伸公司“大环保”板块布局。

  作为土壤改良的先行者,公司在广东、福建、江西、内蒙古等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开展土壤修复和改良,公司生产的“丰收延”土壤调理剂在各地使用效果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通过土壤调理剂的扶贫助农、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等多措并举,公司帮助广西的甘蔗、海南的香蕉、新疆的棉花等多地产业实现提质增产,让昔日的“贫瘠地”变身为“金土地”,带动当地农户实现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在盐碱化严重的地带,公司通过土壤修复和生态农田的推广,在内蒙古地区被弃种的盐碱化土地上成功种植水稻,成为粮食示范基地。2020年,子公司西部环保广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中标韶关市、阳春市、廉江市的政府耕地治理项目。同时,本年公司创新性推出“种植斗+营养土”的移动生态农田种植模式,以公司自主研发的PVC环保新材料作为栽培容器,把障碍性土壤放入容器,针对性地施用土壤调理剂,打破种植边界,改善种植生态。

  作为国内第一家民营的土壤研究机构,公司下设的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致力于土壤修复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工作。土壤研究院与各地农业部门、多家科研机构和知名大学联手,在全国各地开展检测技术和土壤改良新技术的推广研发。5年来土壤研究院已检测两万多件样本,积累了众多典型土壤剖面标本、土壤样品及土壤调理剂样品检测案例,为土壤修复产品和技术研发奠定基础。土壤研究院为农企、合作社、广大农民等提供免费土壤治理技术咨询、土壤/水质检测分析等服务,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氮、有效磷等常规养分,以及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等。2020年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被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评为“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标准化实验室”,土壤研究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的“华南酸性水稻土改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项目荣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颁布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土壤研究院实施的“增施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审定的三等奖。

  公司全资子公司塑交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 “国家电子商务城市电子商务专项试点”等称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一家塑料电子交易所。塑交所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为国内外塑料企业提供现货电子交易、物流、信息技术等服务,目前塑交所的主要交易品种有PVC、PVC糊树脂、PP、ABS、PS、PE等。塑交所发布的塑料商品价格指数“塑交所·中国塑料价格指数”被誉为“中国塑料第一指数”,是我国塑料原材料的价格风向标。公司利用塑交所的平台和业务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促进氯碱产品、PVC制品、氢能等业务与互联网、现代物流等业务的联动与融合,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公司(母公司)作为控股型公司,通过采购中心、营销中心、财务中心和行政中心等对下属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业务进行管理,公司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主要经营模式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中心及各成员子公司严格遵循采购制度,坚持“同等质量选价格,同等价格选质量,质量优先”的采购原则亿百体育,保质保量完成采购任务,保障各成员子公司的生产需求,确保利益最大化。

  需求单位根据生产需要提交物资《采购申请单》,在确认库存数量、实际需求数量及交期后逐级审批,并交由各子公司采购部;采购员根据《采购申请单》物料需求,优先考虑合格供应商;采购员对采购申请进行价格预估,超过所制定限额以上,移交公司采购中心进行招标,在限额以下的采购事项则由各子公司采购部完成采购;原则上要求三家以上供应商报价,要求供应商与需求部门进行技术交流后提供完整有效的书面《报价单》;采购员根据供应商历史价格和现报价,进行比价议价,初定供应商;采购员确定供应商后依据《采购申请单》,整理出《请购报告》,同时附上报价单及其他必要的采购单据;将《请购报告》签署《技术协议》,同时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需求单位根据公司生产计划及原料库存情况提交一定周期的《原料采购申请单》,经逐级审批后交由各子公司采购部;采购员根据《采购申请单》物料需求,原则上要求三家以上供应商报价,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有效的书面《报价单》;采购员根据大宗原料的市场行情有选择性地与供应商进行议价,并初步确定供应商;生产部门需对拟定供应商的供应原料进行试用,试用合格后,采购员确定供应商后依据《采购申请单》提交《请购报告》,同时附上报价单及其他必要的采购单据;将《请购报告》逐级提交审核后报公司采购中心审批;采购部收到公司采购中心回传批复的《请购报告》,根据大宗原料的市场波动情况与供应商签订长短期《采购合同》。另外,各成员子公司成立专门的信息小组,对用量较大的原料如兰炭、石灰石等每周进行原料价格跟踪,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采购价格,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及原料价格的合理性。

  公司采购中心根据各成员子公司提交的预估金额大于制定限额的《采购申请单》,招标人员在合格供应商库内寻求3家以上合格供应商,若库内供应商数量不足的,根据供应商开发流程开发新供应商;初步确认供应商即投标厂家后,招标小组赴实地进行考察,并拟定考察报告上报公司领导审核;采购中心根据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编制招标文件、实施招标、评标并确认评标结果,根据评标结果确认供应商和签订采购合同。

  公司氯碱等化工产品的生产模式主要为以产定销、产销结合,部分产品生产模式为根据订单生产。各生产经营单位于每年年初召开多部门决策会,在结合上一年度产销情况、现有装置运行情况、新的一年市场行情预测等因素的前提下,讨论制定当年生产计划。每月根据总体规划以及产品市场动态变化情况,集中多部门讨论当期各产品生产安排、实现动态化调节,平衡生产。每周召开生产调度会,及时反馈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踪并推进生产的顺利进行和计划的落实。生产调度中心负责组织安排有效的生产。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产品最终用户通常为生产型企业。由于PVC应用领域广泛,下游厂家众多、采购较分散,因此针对中小终端客户企业采用经销模式,通过经销商将产品分销给广大PVC下游厂家;针对大型客户,采用直销模式,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市场经营理念,不断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在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完成销售任务。营销中心实行总部管理制度,根据各子公司生产不同产品设立各销售部,由营销中心统一管理。营销中心制定各产品销售部全年销售任务以及新产品市场调研方向,严格掌控各产品销售部的实时销售情况,并监督各销售部业务开展及执行情况。各产品销售部负责落实责任产品销售任务,并制定年度、季度、月度销售计划。在销售计划指引下,各销售部每月与营销中心举行短期经营决策会,集中讨论次月销售计划,探讨市场价格行情走势,并初步确定产品价格,联合财务部、法务部共同定价。

  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以不断发展的视角走在市场发展前沿,不断更新及研发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质量和价格优势创造品牌价值,吸引大批客户,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完善的业务配套服务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此稳定和不断充实客户资源。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氢气具有能量密度高、燃烧热值高、来源广泛、可储存、可再生、可电可燃、零污染、零碳排、使用安全等优点,氢气的能量密度为143MJ/Kg,是石油和天然气的3-4倍、煤炭的7-8倍。

  氢能来源广泛,可以水制氢、生物质提氢、碱水或者盐水提氢,根据存储方式的不同分为气态氢、液态氢和固态氢。作为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氢能应用广泛,可通过发电(电-氢-电)、直接燃烧(电-氢-用)、热电联产(电-氢-电,电-电)等形式为社会提供电、热、冷的多联供给,也广泛用于在高端制造、冶金、电子、医疗、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氢能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首选能源,是未来能源领域的制高点,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方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氢生产国,氢能产业已被纳入中国国家能源战略亿百体育,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从战略定位、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引导着氢能产业的发展。发展氢能产业符合中国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符合国家关于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导向,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氢能社会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氢能被纳入《能源法》(征求意见稿)。2020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要争取通过4年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2020年9月,国家财政部、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要求推动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效协同,强化经济、安全、稳定的氢源保障,切实降低氢气制、储、运及加注等环节成本。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承诺将采取更加有力度的政策和措施,使得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央及各级地方支持氢能产业的政策密集出台。

  2020年11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的通知》提出,要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制氢等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202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明确要求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光能发电,并加强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十城千辆”推广计划,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方政府陆续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这些政策都将有利于推动氢能产业落地和发展。

  全球能源行业都在经历着以低碳化、无碳化、低污染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变革, 氢能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等特点,成为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方向的首选。日本、美国、欧盟、中国相继将发展氢能产业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

  氢能产业是一个涵盖氢气制备、储存、加注、燃料电池到终端应用的庞大产业链,产业链整体天然具有复杂性。氢能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目前氢能产业链四大环节,包含上游的制氢技术、中游的储氢技术、运氢技术和下游的燃料电池技术,每个环节都有较高技术壁垒和应用难关,这些困难同时也在倒逼企业进行氢能技术的创新与革命。在法国国家氢能路线指导下,两大能源巨头道达尔和恩吉公司在1月份宣布合作投建绿色制氢基地Masshylia,这被业内认为是开创了欧洲氢能产业的新格局,其创新的生产与存储解决方案将会掀起氢能技术创新的高潮。东方电气、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车、中船重工、鸿达兴业等我国众多企业集团结合自身优势,也加快步伐进入氢能产业链条。

  制氢制取方面,目前水制氢、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氯碱制氢是几大主要方式。但综合考虑成本和氢气的品质,具有产量大、纯度高、成本低等优势的氯碱制氢,是生产高纯度氢气的最具性价比的有效途径。

  氢能应用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迅速,包括戴姆勒、斯堪尼亚、曼恩、沃尔沃卡车、DAF、依维柯等多家国际商用车制造商承诺将逐步淘汰传统内燃机车型,专注于氢气、电池技术和清洁燃料的开发。

  日本、韩国以及美国对于燃料电池领域研发较早,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产业化优势,本田、丰田、现代等车企在加紧研发和布局氢燃料电池车型。而在氢能源的制备以及存储等方面,欧洲企业依然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特别是佛吉亚、法国液化空气、蒂森克虏伯等工业巨擘具备相当程度的领导作用,并持续在推进各自的氢能项目落地。

  近年来,深圳、佛山、济南、青岛、乌海等国内多个城市打造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项目。我国加氢站数量在2016年以后快速增加,截至2020年12月底已累计建成118座加氢站。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亿百体育、华中、西北、西南、东北7个氢能产业集群,在示范运营区域运行的各类汽车近4000辆,燃料电池商用车产销和商业示范应用的规模位居国际前列。同时,我国的多家车企也在加紧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一汽、东风、广汽、长城等企业也都纷纷取得了一定的核心技术突破,并且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通过兼收并购或者股权投资等方式布局具有技术壁垒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占领市场先机。

  除此以外,氢能产业脉络正逐步延伸到再生能源制氢补充发电、分布式发电等领域多个氢能应用场景,能源化工巨头都在加速氢能产业布局,更多的企业将共同推动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随着氢能产业链的形成,预计2021年中国对氢能的需求将迅猛增加。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组织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我国燃料电池车计划在2020年至2025年达到年产5万辆,2026年至2035年达到年产130万辆;此外,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未来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根据国际氢能联合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预测,至205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占全球机动车的20%至25%,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值,承担全球约18%的能源需求。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氢能产业化的顺利推进,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据预测,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氯乙烯(PVC)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PVC因其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阻燃性、质轻、强度高且易于加工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电子、医疗、汽车等领域,成为应用领域最广的塑料品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PVC目前主要用于管材、型材及各种包装材料的生产,广泛应用于建筑、装潢、节水灌溉、农用薄膜、电子材料、日用品等现代制造业和新材料行业,并且可以广泛替代钢材、水泥、木材等传统工业原料,是“以塑代木、以塑代钢、以塑代塑”的重要原料。

  PVC是由氯乙烯单体(VCM)聚合而成,目前氯乙烯单体的生产主要有两种原料路线:以石油乙烯为原料的乙烯氧氯化法,称为石油路线;由乙炔和氯化氢合成VCM单体,乙炔来自电石,称为电石路线。石油路线在西欧、北美、中东等地区应用广泛,电石路线则在我国发展较快。基于我国“富煤贫油”的资源结 构以及电石的生产工艺技术相对成熟等特点,在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电石法PVC是国内氯碱产业发展 的必然选择。公司子公司乌海化工、中谷矿业分别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充分利用当地 的资源优势,以电石法生产氯碱化工产品。 ②PVC产业发展现状 a)PVC产业供给现状 数据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聚氯乙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据中国氯碱网最新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聚氯乙烯现有产能为2664万吨(其中包含 聚氯乙烯糊状树脂127万吨)。年内新增加产能201万吨,退出规模为55万吨。继2014-2016年和2018年产能 净减少之后,2019年底开始转为净增长。 产能分布方面,西北地区依托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是业内公认的电石法PVC的低成本地区,在国内 PVC产业格局中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华北、华东地区呈现出电石法和乙烯法并存的状态。大力发展以电 石法PVC为核心的“煤-电-PVC”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成为近几年中国聚氯乙烯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同时,我国PVC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0年我国PVC生产企业70家,平均PVC生产规模约为38 万吨/ 年,较上年继续提高4 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聚氯乙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6 年以来,随着“去过剩产能”和环保督查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一批竞争力较差的产能退出,国内PVC 产能继续保持低速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同时,建材等主要下游应用行业有所复苏,下游需求品市场价格上行,企业盈利能力也自2016 年开始取得明显好转,开工率逐渐达到较为良好的水平,2019 年 全行业开工率提升至80%,为近几年新高。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行业整体开工率较上年有所下调, 平均为78%。 b)PVC产业下游需求现状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聚氯乙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PVC 下游对接塑料加工行业,涉及众多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产品,以型、管材占比最大。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和需求潜力,按照统计,2020年我国PVC 表观消费量为2106万吨,较上年增长3.9%。

  我国聚氯乙烯的消费潜力一方面集中在拓宽传统的管材、型材应用领域,另一方面集中在创新发展新兴的应用领域,如PVC 地板、PVC-O 管材、PVC 医用制品、PVC 车用制品等。

  PVC 管材具有耐压强度高、良好的阻燃性能、高环刚度、优异的耐候性能、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及市政给排水、电力、农业、通信等领域(硬制品为主)。PVC 管材目前是消费量最大、经济性最佳的塑料管材。2017年末PVC 管材行业全面采用环保型热稳定剂替代铅盐稳定剂,在朝着环保化和高能化的方向发展。

  PVC 地板,俗称塑料地板(聚氯乙烯地板)或弹性地板,也是近两年国内PVC下游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行业。目前我国每年的PVC地板出口量占行业整体产量的比例约70%以上。2020年中国PVC地板出口累计492.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2.1%。

  在欧洲、北美、澳洲、日韩等国家的家庭住宅和公共空间,PVC地板已经得到广泛而成熟的应用,目前,我国PVC地板大多用于公用装修,主要用于学校、医院、公交站等公共区域。PVC地板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快推进了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两座医院的施工建设。同时也提高了大众对PVC地板的认识,有利于后续国内市场的开拓。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二次装修的大环境,片材地板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环保理念的不断推行,也为新型环保生态建筑市场带来了机会。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聚氯乙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我国PVC行情波动和宏观经济环境、PVC 行业市场化的去过剩产能进度有着密切关系。2017-2019 年 中国PVC均价的最高点出现了逐渐下行的趋势,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的特殊行情原因,年内出现了自 2015年底以来的最低谷,同时在年末的12月走出了近几年来的最高点。 d)PVC产业上游原料供应现状 电石法PVC以电石为主要原料,电石法PVC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当前越来越 多的电石法PVC 企业实现了电石自给自足,并朝着电石原料配套更完善的方向发展。电石的市场价格与 其原料动力煤、兰炭、白灰的价格相关,也与电石市场供给及电石法PVC行业需求情况紧密相关。 2020年国内电石总装置能力在4320万吨左右,其中稳定在产能力约3300-3400万吨,闲置产能规模进 一步减少,规模化电石企业占比增加。2020年11月,国家应急管理部发文通知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生产 工艺技术设备,其中将开放式和内燃式电石炉作为禁止类,加速了国内落后产能的清退,优化了电石产 业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聚氯乙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PVC产品属于大宗化工基础原料,产品质量和性能差异较小,企业竞争要体现在生产成本的高低。获取更为廉价的原料,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我国PVC行业竞争的焦点。

  我国现有70家PVC生产企业分布在21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平均规模为38万吨。由于各区域的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和市场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地PVC产业发展并不均衡,局部地区企业数量众多,产能密集。当前,西北地区依托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是业内公认的电石法PVC的低成本地区,在中国PVC产业格局中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华北、华东地区呈现出电石法和乙烯法并存的状态,而且得益于进口乙烯渠道和乙烯生产来源的多样化,未来两至三年内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地区的乙烯法工艺的扩能会更加集中。

  电石法PVC生产的原料为电石、氯化氢、电力等,电石成本约占电石法PVC成本的70%左右,而生产电石的主要成本为电力成本,因此电石法PVC生产的成本主要取决于电价。因此,近年来PVC产业随着成本因素的驱动和产业政策的指引逐步实现向西北地区转移,同时西北地区PVC生产产能将逐步集中到具备原料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的企业。同时,PVC企业呈现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国内大型电石法PVC生产企业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以电石法PVC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电-电石-PVC-其他衍生产品”产业链一体化的大型综合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塑料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塑料消费潜力巨大,塑料加工业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

  我国聚氯乙烯的消费潜力一方面集中在拓宽传统的管材、型材应用领域,另一方面集中在创新发展新兴的应用领域。巩固并拓展传统聚氯乙烯加工应用领域是保证行业实现高效率平衡的基础。聚氯乙烯管材和异型材行业正朝着环保化和高能化的方向发展,探索培育以PVC混配料为核心的消费市场,促进提升聚氯乙烯制品质量。在管材加工应用领域,积极推动高抗冲PVC、O-PVC和大口径聚氯乙烯管材的研发与推广,结合国家地方“海绵城市”和城镇化建设需求,以企业为核心,开展聚氯乙烯管道应用示范城市建设。

  在异型材加工应用领域,积极宣传推动“以塑代铝”,加大聚氯乙烯塑料门窗的推广应用力度。随着下游塑料制品向高性能化、轻量化和绿色环保化的升级换代步伐进一步加快,特种树脂、聚氯乙烯专用料比重将不断上升。 我国氯碱行业发展已逐步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和附加值提高的重要窗口期,企业发展也将紧密 围绕高质量发展而调整,国内局部地区或个别企业因缺乏竞争力、资产重组等原因仍存在停车频繁或长期 停车现象,但成本控制良好、管理先进完善的企业会保持长满优运行。同时,未来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氯 碱企业会继续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改革重组,促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优势企业在资本市场通过收 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区位间的互补,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化运作仍会 继续,未来我国PVC行业的集中度仍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面对国际竞争,我国氯碱企业将继续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需求潜力,坚持把扩大内需作 为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 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烧碱行业发展分析 ①烧碱主要应用领域和生产工艺 烧碱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从形态上可分为液碱和片碱(也称“固碱”)两种,目前国内烧碱生产 工艺主要为离子膜法。烧碱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其中,氧化铝是需求最大的行业;造纸行业也是主要下 游消费领域;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烧碱主要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炼剂和丝光剂;烧碱在有机化工、无机化 工、轻工行业、石油工业及食品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②烧碱产业发展现状 a. 烧碱产业供给现状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烧碱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烧碱产能持续增长。据中国氯碱网最新统计,截 至2020年底,我国烧碱生产企业158家,总产能为4470万吨,企业平均产能为28.3万吨,较2019年增长 1.1万吨,行业内单个企业平均规模进一步提高。我国烧碱行业产能分布逐渐清晰,产能主要集中在华 北、西北和华东三个地区,上述三个区域烧碱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81%。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烧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我国烧碱产量变化主要受经济形势、新增产能数量、市场景气程度、“碱氯平衡”制约等因素影响。

  2020年我国烧碱总产量为3463万吨,较前一年比出现一定增长,我国烧碱行业全年整体开工负荷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a. 烧碱产业下游需求现状 我国烧碱行业下游消费领域与国民生活紧密相关,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烧碱下业需求 出现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达到3532万吨,较前一年相比继续增长。 我国烧碱下游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其中,山东地区作为烧碱的主要生产地区,同 时也是消费集中区域。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条件,方便进口原料及出口下游产品,烧碱下 业发展较为成熟。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烧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0 年,国内烧碱下游需求格局基本稳定,个别下业占比小幅调整。其中,氧化铝行业和纺 织印染行业占比均出现小幅下降,化工和轻工行业耗碱比例略有提升,其他下游消费领域耗碱量没有 明显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烧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07-2020年,我国烧碱市场持续震荡运行,价格呈现一定周期特点。2016年四季度起烧碱价格开始上涨,2017年末成交价格出现回落,之后持续处于下滑通道。2020年国内烧碱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但价格下滑幅度收窄,年末全国32%离子膜碱均价较年初下滑150元/吨。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烧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a. 烧碱产业上游原料及能源供应现状 烧碱生产过程中吨耗电2200-2300千瓦时,电的成本占烧碱总成本的65%以上。此外,原盐也是烧碱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料。电价的高低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有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联系。氯碱企业用电可 分为自备电和外购电两种基本模式,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自备电厂率高,而外购电又可分为大工业用电 和直购电。 我国东西部地区自备电厂发电成本存在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发电成本在0.2-0.4元/千瓦时,东部地区 大多氯碱企业自发电成本高于网电价格,成本达0.6-0.8元/千瓦时,因此当地氯碱企业基本以外购网电为 主。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2021版中国烧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我国原盐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其生产开采方式,主要分为海盐、井矿盐、湖盐。2020年,我国原盐新增产能345万吨,退出产能在155万吨,净增加190万吨,原盐总产能增加至11458万吨。近年来,下游两碱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内工业盐需求上升,我国工业盐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

  我国的烧碱产品目前整体供需平衡,烧碱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技术、成本、产品品种及管理水平上。液碱受运输半径限制,因此东部地区、北方地区液碱产品竞争较激烈。片碱运输半径较大,东部市场面临着本地企业的液碱与西部企业进入的片碱之间的竞争。

  我国华东、华北等东部地区烧碱行业发展历史悠久,也是下游消费的主要市场。并且当地氯碱企业配套耗氯产品品种较多,有一定的消耗氯气能力,以解决碱氯平衡问题,此外地理位置的条件使得出口外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西北地区主要依托资源优势,配套PVC 产品发展,烧碱生产成本优势较为突出。同时,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经济增长较快,西部地区对烧碱产品需求增长明显。

  国际贸易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支撑我国烧碱行业扩大外循环。目前我国烧碱主要出口国家多为“一带一路”国家,这已成为行业结构调整时期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深入和沿线国家的不断发展,将推动我国烧碱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我国烧碱出口将迎来国际贸易新机遇。

  国内市场方面,氯碱行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将加快释放烧碱产品市场需求潜力。

  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氯碱行业发展将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国内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调控和限制措施日益严格,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核心,以化解过剩产能为重点,以节能减排为先导,包括落后产能淘汰、清洁生产、安全、环保等一系列政策调整,将对我国烧碱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仍将作为我国烧碱行业供应紧密相连的最重要的政策。

  PVC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建筑材料、防护材料,其中在PVC生态屋和装配式房屋、型材、管材、板材、塑料模板等建材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以塑代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塑料消费以包装、建材、汽车、电子电器、农用和日用为主,2019年全球塑料消费量达到了约6亿吨,除全球肺炎疫情特殊原因外,预计全球塑料消耗量将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2020年塑料的年消耗量达6.48亿吨,预计未来塑料消费量仍会增长。欧洲塑料消费量占全球塑料总消费量的22%,北美自由贸易区占20%,亚洲塑料消费量占4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塑料消费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PVC的消费潜力一方面集中在拓宽传统的管材、型材应用领域,另一方面集中在创新发展新兴的应用领域,如PVC地板、PVC-O管材、PVC医用制品、PVC车用制品等等。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进,在产业创新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创新的PVC新材料制品不断出现,应用领域不断增加,预计PVC新材料消费量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尤其在建筑领域,PVC比钢材、水泥和铝材等传统建筑材料节约能源约40%,近年来,PVC在地板、墙体板材、建筑模板以及室内装饰板材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PVC建材作为国家重点推荐使用的化学建材,逐步替代钢材、水泥和铝材等主要的传统建筑材料。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PVC板材、PVC生态屋等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因其环保、节能的特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汽车宿营地、集装箱式房屋、方舱医院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空间。

  稀土是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和钇共17种元素的统称。稀土元素可以分为轻稀土、重稀土两大类,主要是以稀土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稀土主要应用于医疗、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从手机、电动车电机到军用喷气式飞机引擎、卫星和激光设备都离不开它。稀土被称为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工业的催化剂”。

  稀土元素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异磁、光、电、声性能,对改善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于稀土作用大,用量少,已成为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稀土上游主要是稀土矿的开采;中游加工,从稀土化合物、稀土氯化物、单一稀土金属和稀土中合金加工成稀土功能性产品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激光材料和其他稀土材料;应用于下游玻璃陶瓷、医疗、化工石油、航天航空、动力电池、5G基站的储能照明等领域。我国作为世界性稀土大国,主要稀土资源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广西、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轻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矿区,其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83%以上,居世界第一,2018年其稀土产量占比达到全国的58%,是我国轻稀土主要生产基地。离子型中重稀土则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尤其是在南岭地区分布可观的离子吸附型中稀土、重稀土矿,易采、易提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

  稀土产业在我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稀土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与公司PVC新材料、稀土储氢业务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安。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壤环境状况直接影响食品安全,更是国土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酸化、沙化、盐碱化严重,耕地地力退化严重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土壤污染的治理日益重视,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土壤修复的决心。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此后各省市自治区陆续推出地方的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19年1月全国人大颁布《土壤污染防治法》。2020年《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将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个部门组成的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土壤污染防治重大问题。2020年2月财政部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资金支持。

  土壤改良和治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成本高,见效慢。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修复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大部分技术停留在试验和试点示范阶段,真正经济可行的技术路线较少,农民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又弱。按国家计划,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将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将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中国土壤修复的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司全资子公司塑交所主要开展塑料现货电子交易,并提供塑料仓储物流、行业信息和技术服务等业务,是经商务部同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一家塑料电子交易所,是广州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2007年1月,塑交所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广东流通龙头企业”,位列广东省现代市场第一位;2008年12月塑交所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电子商务专项试点企业”、“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塑交所是由广东省政府主办的“广货网上行”项目的首批重点推荐电商平台。目前,塑交所拥有国内最大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大厦和专用现货提货交收仓库。

  2014年5月29日,“塑交所.中国塑料价格指数”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评审,被誉为“中国塑料第一指数”,并登陆央视财经频道,成为我国塑料原料价格的风向标。

  塑交所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交易平台,面向国内外行业企业提供电子交易、仓储物流、信息技术等服务。同时,公司利用塑交所在电子交易、现代物流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促进氯碱产品、PVC制品等业务与互联网、现代物流等业务的联动与融合,推动各项产品和业务的发展,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期末长期股权投资较期初减少 72.36%,主要原因是:本期原联营企业蒙华海电成 为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相应减少。

  期末固定资产较期初增加 34.55%,主要原因是:本期合并报表范围增加子公司蒙 华海电。

  期末无形资产较期初增加 0.59%,主要原因是:本期合并报表范围增加子公司蒙华 海电。

  期末在建工程较期初增加 81.30%,主要原因是:本期子公司中谷矿业二期项目、 加氢站项目等在建项目投入增加。

  目前公司拥有“资源—电力—电石—PVC/烧碱/氢能—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土壤调理剂—下游制品加工—电子交易与供应链业务”的PVC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氯碱”、“氢能”双主业协同发展的目标,公司不断做大做强氯碱业务,并重点推动氢能综合应用业务发展亿百体育,同时拓展土壤改良、新型PVC制品应用、交易所等业务规模,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一体化综合效益。

  子公司乌海化工、中谷矿业位于资源丰富的蒙西地区,拥有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和电力装机容量,具有发展氯碱和氢能产业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同时公司拥有较强的渠道优势,拥有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以质量和价格优势创造品牌价值,吸引大批客户,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完善的业务配套服务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此稳定和不断充实客户资源。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市场经营理念,以不断发展的视角走在市场发展的前沿,不断更新及研发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在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坚持用“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指导工作。公司在氢能、氯碱、土壤修复及PVC制品等业务方面具备成熟的经营管理团队和先进的设备、研发技术,一方面,开展大量的产品研发和业务创新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工艺和技改创新,使得公司开工率、原燃材料单耗值指标处于行业前列。公司分别与中科院、包头稀土研究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多所研究机构和知名学府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氢能应用、稀土应用、土壤修复等领域开展合作研发项目。同时,公司自设的氢能研究院、土壤研究院,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方式,打造稳定的核心管理、研发和技术人才团队,开展大量产品、技术及工艺研发工作,储备新产品、新工艺技术,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公司重视以绿色发展为使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氢能、土壤修复等环保产业。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布局,把氢能产业作为公司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司成功打造了氢能源制造和储存的上游全产业链,氢能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源主要供应商和综合服务商。公司借助内蒙古自助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利用氯碱制氢的经验和规模优势,致力于氢气的生产、存储及应用研究,并逐步加大规模化制氢、储运产业化力度。2016年公司设立氢能源研究院,相继开展氢气制备、氢气加注、氢气储运、加氢站、移动加氢站、装备研究等技术储备布局。目前公司拥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储氢方式的技术。公司在乌海市、广州市分别建设运营加氢站和移动加氢站,公司建设的液氢工厂于2020年4月投入运营。

  公司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依法治土的政策精神,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政策号召,大力发展土壤改良业务,打造土壤修复产业链。公司专注于土壤改良产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公司全资子公司西部环保从副产品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自主研发适用不同土壤及水质的系列土壤调理剂产品,并为更多种植环境需要,创新推出“种植斗+营养土”的移动生态农田种植模式。公司下设的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及其下属中国土壤标本馆拥有一批土壤改良领域和环境工程领域的专家,并与国内外土壤行业领域的机构、专家、农技部门积极开展合作,开展土壤标本收集和展示、土壤改良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储备土壤改良的前沿技术,不断提高公司在土壤改良产业的发展潜力。

  公司全资子公司塑交所是全国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塑料交易所,塑交所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为国内外塑料企业提供现货电子交易、物流、信息技术等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塑交所集聚了行业上下游资源,在电子交易、现代物流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同时,塑交所具备塑料化工行业供应链综合管理产业优势,与公司其他业务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

  2020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社会和经济环境,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公司全体员工凝心聚力、克服困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全力保障各项业务稳定发展。同时,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氢能源、新材料、大环保、交易所”四大产业,利用积累的技术、市场和上下游协同优势,多措并举开拓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需求的新产品、新领域。在深化氯碱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公司大力推进氢能应用、稀土应用、土壤修复等业务发展,进一步拓展特色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不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创造更好的效益回报社会和股东。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稳定,各产业板块业务稳定发展,经营效益良好。氯碱产品继续保持较高开工率和盈利水平,稀土新材料、土壤调理剂及防疫产品本期为公司带来较好收益。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9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4亿元。

  全年公司氯碱产品产销量和经营效益良好,氯碱装置保持较高开工负荷。公司发挥在氯碱化工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围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标,针对各生产环节和生产装置开展大量研发和技改工作,积极有效控制原料、能源单耗,节约水资源,同时提高装置自动化和环保水平。同时,重点开发改性PVC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中谷矿业二期项目建设,巩固提升氯碱产业的竞争优势。2020年下半年至今,PVC市场销售价格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本年公司氯碱业务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司把氢能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抓住氢能产业市场机遇,本报告期公司大力推动氢能综合利用产业布局,继续致力于打造“制氢、储氢、运氢及氢能应用产业链”。本年度公司氢能业务发展迅速,年初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座民用液氢工厂顺利投产,实现了液氢大规模生产、储存,提高了民用氢气运输效率,填补了国内民用液氢生产的空白。年内公司开展加氢站及移动加氢站建设、液氢运输、氢能市场开发、稀土储氢材料研发、氢能上下游企业合作等大量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公司引进离子交换膜法大型电解装置,进一步提高氢能产能。公司下设氢能研究院开展氢气制备、氢气加注、氢气储运、加氢站、移动加氢站、氢能生产及应用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公司先后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法国液化空气、日本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等相关机构和企业开展氢能应用方面的合作,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制氢、储氢等领域不断巩固领先地位,同时拓宽氢能源的应用领域和渠道。2020年11月乌海化工与乌海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燃料电池汽车供氢服务协议》,目前公司乌海市海勃湾区建设的加氢站已正常为乌海市运行的氢能公交、大巴等用氢车辆提供氢气及加注服务。

  公司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依法治土的政策精神,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政策号召,坚持发展土壤改良业务,进一步延伸公司“大环保”板块布局。本年公司继续推动土壤调理剂系列产品和土壤改良技术的研发创新,紧跟市场需求丰富土壤修复产品系列,拓展土壤修复业务市场。2020年公司在广东、福建、江西、内蒙古等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开展土壤修复和改良,公司生产的“丰收延”土壤调理剂在各地使用效果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本年公司积极参与投标各地土壤修复相关政府采购项目,先后中标韶关市、阳春市、廉江市的政府耕地治理项目。本年公司创新性推出“种植斗+营养土”的移动生态农田种植模式,以公司自主研发的PVC环保新材料作为栽培容器,把障碍性土壤放入容器,针对性地施用土壤调理剂,打破种植边界,改善种植生态。同时,公司自主研发以钾长石、电石渣等天然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的高效、环保的钾-硅-钙型矿物质肥料,实现工业废渣的有效利用,有助于解决我国钾肥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改良农林土壤性能,并与公司土壤改良业务产生较好协同。

  疫情期间公司积极践行企业担当、履行社会责任,开发和生产供应一次性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PVC抗菌材料、PVC生态屋、消毒液等防疫产品,为防疫工作做出应有贡献。公司还开发了集环保性、机动性、功能性为一体的生态之舟方舱医院、移动工厂,为应急管理提供可移动保障。

  此外,本报告期电子交易平台及综合服务、稀土产品加工、PVC制品等业务经营稳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各项业务之间发挥协同效应,巩固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 18号——上市公司从事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

  高级化工工程师 9人,中 级化工工程师 35人,其他 研发技术人员 278人。

  1、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对聚氯乙烯生产线 的转化器附件、破碎机基础、电石除尘灰 等进行技术改造,对电解槽进液管线、合 成炉炉门、氯化氢气体取样等装置进行技

  术改造,并获得专利权,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母液水 处理、深度脱析、变压吸附、渣浆回收乙 炔气等项目,使得 PVC产品的原料电石单 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公司建有自治区 级氯碱工业研究开发中心,拥有煤质分析 室、色谱室、 烧碱分析室、水质分析室、 油品分析室、原子荧光分析室、成品黏数 室等多个实验室,在积极承担公司产品研 发、工艺控制及改进、 能量回收、烟气处 理、节能减排等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的基础 上,也注重完整的产、学、研、用的结 合,长期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 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包头稀土研究 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 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油化工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结建立合作 关系,投入大量资金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实 力,研发出一系列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了较完整的产、学、 研、用相结合体系。

  1、公司具有制氢、储氢、用氢的产业优 势,拥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储氢方式 的技术。2020年 4月建成运营国内首座民 用氢液化工厂,现有液氢、高纯氢等氢产 品,具有液氢和高纯氢分析的检测能力。 2、公司自 2019年起建设运营内蒙古第一 座固定加氢站,日加注能力 860Kg,加注压 力 35MPa,并预留未来 70MPa加注能力发展 空间。同时本报告期自主研发并建设移动 加氢站。3、公司积极探索稀土储氢技术, 与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 稀土储氢技术,提高氢气存储和运输效 率,目前已完成第二代稀土储氢材料研 发,正在研发第三代稀土储氢材料。同 时,公司积极探索氢气在医疗、种植育种 等方面的运用,并取得一定成效。4、公司 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有研工程技 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日本旭化成株式会 社、法国液化空气、日本东芝(中国)有限公 司等相关机构和企业开展氢能制造和应用 方面的广泛合作,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 技术和设备,在制氢、储氢等领域不断巩

  1、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与清华大学、中 科院长春应化所、包头稀土研究院、内蒙 古工业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形成了 较为完整的产、学、研、销、用相结合的 体系。2、公司在稀土应用领域和稀土深加 工领域成功研发了稀土脱销催化剂、稀土 热稳定剂、电石冶炼用稀土催化剂等多项 产品,相关产品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 平。3、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对包头白云鄂 博矿区富钾板岩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利 用,目前已完成硅钙钾肥、水溶性钾硅肥 以及中微量水溶肥料等系列产品的研发。

  公司自主研发酸性土壤调理剂、碱性土壤 调理剂等土壤修复产品,可有效治理酸 性、碱性土壤,提高农林作物产量和质 量,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研究生工 作站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配备哈 克流变仪、红外光谱仪、气象色谱仪、拉 力试验机等研发和检测检验设备,确保产 品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公司通过产学研 合作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 作,开发高表面性能、功能复合材料和环 境友好材料等产品制备技术。公司与北京 化工大学合作建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协 同创新研究中心,在 PVC分子设计、合 成、共混、成型与终端制品性能,PVC药 包材的高性能化和环保型智能卡材料等方 面展开技术研发;与扬州大学建立产学研 合作基地,在秸杆纤维/PVC复合材料绿色 制备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展开技术研 发。

  本报告期,子公司乌海化工取得成年产五万吨氢能源生产项目环评批复,土壤研究院取得关于“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