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 球盟会官网入口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亿百体育环保学习材料模板(10篇)

发布:小编 浏览:

  亿百体育(一)在学理论和业务知识的过程中存在时紧时松现象,对坚持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涉及面广、业务性强,作为政府环保部门直接监督管理的法律有9部,相关的和间接的法律也有10多部,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共几百条条款,其中很多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作出的规定。在环境管理中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按程序办事,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而专业知识精、业务水平高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条件。回顾我们的学习情况,主要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有所欠缺。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定于每周5为集体学习日,但由于业务性工作多,便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思想,总以工作忙、任务重、压力大为由,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认为学习是为工作服务的,只要工作搞好了,学习并不重要,缺乏持之以恒。

  二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平时的学习中,看“快餐式”的报刊书籍较多,看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较少;看消息新闻类的书籍较多,看环保业务方面的书籍较少。学习了一些,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

  三是学习的方法和效果上有所欠缺。只停留在一般的读报、读文章的形式,没有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大部分是走走过场,没有进行学习后检查和“回头看”。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不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不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把握不住发展的必须规律。通过学习来研究解决问题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知道一定要过河去,就是找不到过河的桥和船”。

  (二)对环境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党中央高度重视环保事业,在今年3月12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扎扎实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并明确要求: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由于学习不够,精神领会不深,我们在认识上、思路上、措施上对构建生态和谐社会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生态和谐社会实质把握不准确。认为生态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社会,现实中一些问题和矛盾是难以避免的,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短期内难以实现,没有认识到构建生态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消除矛盾的过程,是一个必须从当前抓起、常抓不懈的过程。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还有待加强。认为当前发展经济是首当其冲的,只有让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总量更大一些、财力更多一些,保护环境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实际工作中,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认识不足,对一些出现违法行为的企业,总是考虑它对经济发展做过贡献而网开一面。

  (三)在推进环保事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抓落实做得不够,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单位的发展最关键的是靠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反思起来,存在如下不足:1、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问题,对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满足于会议开过了,文件传达了,却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把他们具体化,上下一般粗,做事处理方法简单。特别是在治理“两高”企业中,效果不明显,有污染反弹现象,环保部门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2、工作不深入,抓落实不到位。一是工作不够大胆,在积极作为、尽职尽责方面还有差距,有负于大家的期望;二是虽然为全市环境保护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目前全市环境质量还不容乐观,在环境治理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三是存在“走马观花”的倾向。虽然与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但对目标管理考核的不够,对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真正解决。

  (四)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方法不太灵活,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涉及面广、投入大、任务重,各种难点热点问题较为突出,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在工作方法上有时候存在着急功近利,工作方法粗放,不作长远规划。对于污染企业重治轻管;对于环保设施的管理要求的多,不注重抓落实;在执法力度上仍有不足,个别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水平低,少数企业还存在环保设施无故闲置、偷排等现象,对违法违规现象打击力度不大。对照上级要求和我局实际,我们在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上还做得不够。1、整体合力发挥不够。有些已经形成决议或决定的事情,在贯彻落实之中因认识不够统一,或多或少地打了折扣,在某些问题上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相互支持有些欠缺;在有些工作中分工协作不够,广泛听取意见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某些工作的合力不足而造成成效不明显。同时班子的思想交流不够,工作上见面多,思想上见面少,特别是找下级谈心较少。同时,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制度有待完善,例如如何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交流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2、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不好。虽然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但因为实行领导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一言堂”或分管领导对口负责,对一个问题的处理和工作的决策不能很好的集思广益,容易犯经验主义的毛病。3、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着对基层提出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重视不够,对基层提出的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采纳不够。个别班子成员自身定位不准,对基层居高临下指挥多,指导和服务少;提原则要求多,具体跟踪帮助少。

  (五)在贯彻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差距,勤政廉政有待进一步落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坚持“两个务必”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对照检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谦虚谨慎的作风坚持不够一贯。个别班子成员在廉洁自律方面认识不到位,总认为做得不错,不自觉地产生了自满情绪,以致在廉洁自律方面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时碍于情面,没有拒绝请吃、请喝。二是艰苦奋斗的意识逐步淡化。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少了,贪图享受的欲望多了。想自身福利待遇的多了,想基层单位的发展少了,做工作讲价钱,与基层群众艰苦的生活有距离。三是对公务活动中的吃喝不严谨。有时候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吃喝是交流感情的手段,是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的有效方法。作为党员领导,一定要坚持“两个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自觉防腐倡廉,拒腐防变,才能永保先进性。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做到把传统精神教育与时代要求刻苦求知结合起来,把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作风飘浮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求真务实、廉洁高效、作风过硬、群众满意的环保执法队伍。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用机制管人,以制度促事的局面,使机关形成爱学习、勤工作、求上进的良好氛围。特别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做到“大事共同决策,小事相互通气,出了问题自己负责,解决问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在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式下,必须彻底转变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干部的责任意识,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之融会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只有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创优环境、加快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活到老,学到老,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不断锤炼自我的意志、品质和作风。要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珍惜多年努力的成果,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勤奋工作上,做一个纯洁的人、高兴的人,做一个党组织和群众信得过的人。

  三是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要结合岗位实际工作,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我目前是负责信息编报工作。环境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全体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晶。环境监测报告是开展环境保护的基础,是开展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在现阶段环境问题凸显的时期,更说明环境监测报告是环保部门的最大资源。环境监测报告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服务的质量,尤其是在环境污染事故中,环境监测每一个监测数据都将成为科学决策和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撑。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是低线,监测报告就是监测数据的体现。在要编报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压力很大,我作为信息室主任,不应回避问题,要敢于正视困难,反思不足。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一定结合这次“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提高监测报告的编制水平。为了充分发挥监测报告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我认为,我们要做到“三个写出”。第一是写出现状。无论是环境质量现状还是污染源现状,监测出的数据要如实反映真实情况,说清楚现状。第二是写出亮点。依据监测数据写清楚现状,容易做到,但是要写出亮点,就不容易做到了。第三是写出特色。通过数据汇总形成的监测报告亿百体育,要让管理机关等不同层面的人都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写报告不仅仅是平铺直叙亿百体育,还要对汇总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建筑和房地产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作用是:在学习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系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识别、选用、检测建筑材料,为学生继续建筑工程投标报价、工程招标、建筑施工及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①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等方面知识。②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③能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合理地选择、使用和保管常用建筑材料。

  ①根据材料性质,对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②初步判别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的能力。③依据工程环境和特点正确选择水泥的品种,进行水泥的保管和验收的能力。④正确选择混凝土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混凝土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⑤正确选择砂浆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砂浆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⑥进行钢材基本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的能力。⑦进行石油沥青及其沥青防水材料性能检验的能力,正确选择防水材料的能力。⑧进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正确选择砌筑块材的能力。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③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根据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围绕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造价员、施工员必备的材料基础知识及检验能力培养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1.3.1.1针对建筑企业施工员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通过大量专业调研和企业的座谈,确定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所需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出学生完成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

  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首次就业是从事施工员岗位群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断的学习可发展成建造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准备。

  根据建筑材料类型不同,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选取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顺序与材料种类一致,使教学过程与企业施工材料运用实际相一致。每个学习情境以建筑材料为导向,设计了以真实建筑材料为载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工程。我们以住宅施工中典型的建筑材料为载体,设计了八个并行的教学情境,直接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对接,每个情境按照“认识材料、材料进场验收、材料使用检测”的步骤实施教学,通过真实的材料验收与检测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反复强化训练,不同的情境重复的是验收与检测的过程,不重复的是学习的内容,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专业能力逐渐上升。将上述设计思路具体化,可以将课程划分成“气硬性的胶凝材料保管和验收”、“水泥的保管、验收和选用”、“混凝土的配制和检验”、“砂浆的配制和检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选用”、“钢材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防水材料性能检验,选用”和“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检验、应用”等8个学习情境,按照各个情境内容的多少分配相应的学习时间,从而达成课程的整体设计。

  课程按照各施工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又划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必备基础、教师必备基础、教学媒体、工具与材料和实施步骤等提出具体要求。

  “水保工程材料与施工”课程,是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材料和工程施工3方面内容的有机融合。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通过对“水土保持工程”课程的系统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等,而“水保工程材料与施工”是要学习如何进行和实施工程设计,虽然只是看起来简单的一门课程,却包含工程材料和工程施工2大方面的内容。对于工程材料来说,其种类繁多,而且每种材料的内容庞杂,包括原料、生产、材料组成与结构、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储存等各个方面,这足以体现该门课程内容的多与广。同时,工程材料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用量很大,经济性很强,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不合理的使用工程材料会为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要想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是必然的选择。对于工程施工,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与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预算等方面的知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该部分课程内容涉及的理论面广、实践性和政策性强,而且技术发展迅速,在学习中学生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但要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还需要时刻关注政府颁发的有关水土保持工程方面的方针政策,随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向,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该课程本身的内容多、知识广的特点。

  “水保工程材料与施工”课程是进行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水土保持工程的基本理论,还需要具有实际的实践工作经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学好这门课程,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材料的性能及施工工艺,不是简单通过课堂讲授就能够完成的,这就像做饭,仅仅知道用什么做和怎么做是不行的,不同的人即使使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做出来的成果也是有差异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不亲自动手,就不能发现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也就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知识。尤其是对于水泥、混凝土、钢筋等常用的水土保持工程材料来说,在实践中掌握其应用与施工工艺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知识也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实践教学,“水保工程材料与施工”这门课程就缺少了灵魂。水土保持工程需要的工程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流程等都是该门课程学习的重点,这些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实践教学的配合与支撑。目前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学习了部分与工程相关的课程,但与工科类专业的学生相比较其工程类课程的基础较弱,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内容,并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而真正胜任相关工作。

  “水保工程材料与施工”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专业课,笔者在考虑学生已经学习了“水土保持工程”这门课程的基础之上,对水土保持工程材料、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和课程实践教学3方面教学内容进行了构建。

  任何一个工程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相对应的工程材料,水土保持工程也不例外,有工程设计,没有工程材料,项目就不可能完成。笔者在充分考虑了水土保持工程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对各类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进行系统阐述,并指明本学科的新成就及其发展方向,使学生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并让学生面对工程的具体问题时,能够结合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合理地选用材料,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情况见表1。从表1看,该部分课程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内容:材料的基本性质、石材、水泥、混凝土与砂浆、金属材料、沥青、砌体材料、玻璃与木材和新型建筑材料等。教师以水泥、混凝土、金属材料和沥青等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为重点,希望使学生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学习和认识,掌握主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材料基本性质、常用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要求、性能、基本用途、常见规格;了解常用材料检测的取样方法、试验原理、数据处理及试验结果分析处理方法;了解材料的生产、储运、验收、保管及绿色环保性能。

  说到工程施工,人们往往想到高楼大厦,沟、桥、水坝等工程项目,这些项目都属于大概念下的工程施工的范畴[4],在这个大的范畴下,又有很多分类,譬如建筑施工,水利工程施工等等。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加之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资与应用范围正逐渐增加,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已经成为大概念下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课程具有综合性以及较强的实践性,主要讲授水土保持工程专业领域的施工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材料及施工方法的选用和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具有解决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该部分课程讲述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脚手架工程、防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等。在课堂教学阶段,笔者通过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方法等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能够对施工方案及方法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制定;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有初步了解;对施工中所需材料能进行选择和检验,并让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服务于实际工作的必然步骤和环节,是学生了解社会的启蒙和过渡阶段[5]。“水保工程材料与施工”课程的实践教学要在充分把握课程实践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将工程材料性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施工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的深入到实际工程中,从而在工程实践中充实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最终达到掌握此门课程的目的。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教师将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分为5~7人一组,指定附近的工程材料市场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们通过调研撰写出工程材料调查报告。报告内容要包括基本工程材料的生产厂家、规格、品种、价格等。这样的实践内容,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工程材料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其次,开展课程实验活动。图1中列出了该课程中相对经典且实践性较强的3个实验内容,这3个实验主要在室内实验室进行。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人才优势,让学生在指导教师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诸如工程结构和材料性能的检测、工程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的评定等方面的工作,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检测方法和实用技术[6]。最后,开展课程实习活动。该课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2个实习内容。施工工艺实习,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为主,包括模板制造和安装、钢筋加工和架立、混凝土拌制、浇捣和养护等[7];施工管理实习,主要是让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跟随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学习,主要学习施工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笔者对该研究中的教学内容构建的实践效果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对43名学生进行调查。虽然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构建态度不同,但从调查结果来说,它仍然能够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到很好的实践效果。

  新的课程体系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新课程体系能够把原本繁琐的知识简单化,能够让学生们明白每部分的课程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们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找到思维的大方向,并自觉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更快的进入到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亿百体育,进而迸发出认真学习好这门课程的动力,为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学生们认为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多地体现了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把未来实际工作中应用频率比较多的知识和技术突出出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可以更加扎实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决定将来我国环境的状况。中国作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在终生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幼儿教育,要求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垃圾”,在这些“垃圾”中,有些是可以再次利用的,如废旧盒子、饮料瓶、报纸等。如果对这些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开展“变废为宝”,无疑是一种环保教育的有效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利用手工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的活动。”废旧材料随处可见,每一种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都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开展“变废为宝”活动,使各种废旧物品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既体现了节约意识和创新精神,也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本质。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呢?

  变废为宝活动,大家一起多渠道收集废旧材料。幼儿对各种物品都非常关注,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兴趣,在家里找:如易拉罐、饮料瓶、吸管、废旧盒子、泡沫塑料、旧报纸、旧挂历、旧光碟、旧毛线、边角布料、西瓜子、果壳等。在大自然中找:如各种各样的树叶、干草、干花、芦苇、种子、鹅卵石、贝壳等。在收集过程中引导幼儿区分哪些废物是安全的无毒无害的,并指导幼儿把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久而久之,收集废旧材料成了幼儿的习惯,大家主动地从生活的角角落落去寻找可以做东西的废旧材料。在寻找过程中启发幼儿认识废物-收集废物-利用废物进行创造,既增长了知识,又带来了创作的灵感,让幼儿明白废旧物品的可利用性,使幼儿养成不乱扔废物的好习惯。

  我们把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制作成一件件好看的玩具,激发幼儿废品再利用的创作欲望。同时开展亲子活动,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一起参与到我们的“变废为宝”活动中来,家长和幼儿积极性非常高,踊跃参加活动。大家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类具有操作性、活动性、观赏性的玩具。通过大家的努力,用收集到的物品,变废为宝。一件件不用花钱、简单又充满趣味的玩具呈现在大家面前:废旧纸箱用扣子、旧毛线、旧布和丝带装饰一下,做成多功能纽扣小包;小瓶子旧毛线串成风铃;旧挂历折成船、飞机、鸟等;落叶在纸上拼贴图画;旧袜子和泡沫做成小兔、小熊玩具;旧毛线可以织成小乌龟、南瓜、丝瓜等;各种种子可以贴出美丽的图案。另外废旧物品还可以做成响筒、小火车,飞盘、多功能球、键子、高跷、小风车、小推车、纸盒小房子、餐具、娃娃等。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增进了亲子感情,促进了家园共育。“变废为宝”活动,既让家长、幼儿掌握了各种变废为宝的技能,又增强了家长、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从而让环保教育在家庭中延续。

  变废为宝开展主题教学活动,不仅丰富教学内容,幼儿积极性高,能很快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培养了幼儿环保意识。如用易拉罐、吸管、胶布等制作“风笛”,进行“笛子滴哒滴”主题教学活动;美术活动中用树叶、瓜子壳、泡末、废纸、边角布料等可以粘贴成各种漂亮的图画;在《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中,分别设计了“百宝箱”、“变变变”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与主题活动有关的玩具,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用在幼儿的体育游戏中,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旧挂历纸制作的纸棒,塑料瓶贴上彩纸等,幼儿可以当接力棒进行接力比赛。在用高跷、纸球、小风车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幼儿玩具大家一起玩,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另外滚筒、键子、布尾巴等这些玩具进行体育活动,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在变废为宝自制玩具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当中,有的是幼儿参与制作了的,因而对玩具怀有特殊的感情,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也很高。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活动器材,既节能减财,又让幼儿获得了变废为宝的体验,提高了动手能力,了解节约资源的道理。

  活动区为幼儿在区域活动操作中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幼儿可以根据投放的材料变废为宝进行各种游戏。塑料瓶做的娃娃及纸盘餐具,挂历纸可以做衣服,孩子们进行“娃娃家”的游戏,设计出了给娃娃梳头、洗脸、穿衣服、喂娃娃吃饭、喝水等活动;多功能小包上幼儿学习扣扣子、系鞋带、练习编织;海绵和边角布料、塑料泡沫、废纸可以做饺子、包子、面条等,小朋友可以玩饺子店、包子店、面馆等的游戏。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提高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巧妙地加以组合,使之成为具有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教育资源。在环创主题“我爱家乡”时,我们把用废旧泡沫雕刻的“云峰塔”、“石牌坊”、白鹅、野鸭、小鸟等,让幼儿用废纸折叠成塔、船,和芦苇等一起粘贴在墙上,家乡的美丽风光跃然墙上。在《中国-我们可爱的家园》环创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用布、纸、小棍制作中国国旗,利用泡沫板、旧毛线、旧花布等废旧材料,制作成“中国地图”和各种民族服饰娃娃。我们利用废旧材料采用教师制作、幼儿制作、师幼合作等形式,实现了主题墙饰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当前材料正朝着复合型、精密型和功能型发展,材料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建筑材料行业要快速良好发展,急需同时具备坚实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拥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针对这种情况,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建筑材料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非常重视材料学基础课程教学,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保证专业课程的全面性、适应性及先进性亿百体育。将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基础课,内容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技术及胶凝材料等理论基础课程。从本科教育角度,课程设置首先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材料科学基础,为其进行材料专业的学习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有材料科学与其它科学相互交叉所应掌握的知识,或者说是从事相关行业时所应具备的材料学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材料学理论知识,掌握了先进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才具备良好的专业的学习能力和研究应用能力。二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工艺课程,内容为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生产应用原理等限定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生产、应用、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专业限选课是建筑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形成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注重了教材选用的典型性和先进性,并且经常组织专业任课教师交流学习,对所教授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对相关行业新内容进行补充,以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三是专业内某一个技术方向上的课程定为任选课。任选课是专业课体系中设置最灵活的课程,但不应成为学生心目中”次要”的课程,课程设置要适应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建材行业发展要求。例如,以目前国家建筑节能政策中推广的一些新型的节能材料和技术为主要内容,设立了建筑节能材料及在工程中的应用选修课程。随着建筑技术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很多相关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发展起来并在工程实际应用广泛。但往往由于课时所限,这些知识在专业限选课中不能全面涉及,针对这样情况,分别开设了混凝土外加剂和高性能混凝土等专业任选课,使学生知识体系对社会的适应性有了提高,增强了社会竞争力,拓宽了就业面,使专业任选课成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亮点。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在注意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返回“注重社会化应用”,重视工程教育[2]。中国也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教育部于2001年、2005年分别在《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中都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见。建筑材料种类多,用途广,而且不同种类建材之间其性能、制备工艺、应用施工差异大,为了让学生更切实的对建材有直观且正确的认识,在培养方案中配合专业课程学习进度,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实习实践环节。在实习单位的选择方面,兼顾多样性、典型性和实用性,如:为了让学生对建材种类和市场有所了解,在认识实习环节,除参观相关工厂和工程外,还增加了建筑材料产品市场调研环节。为加深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生产过程的认识,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建筑陶瓷、玻璃及水泥生产厂家进行实习的同时,也建立了新型化学建材实习基地。为加强学生对建筑材料理论与工程实践知识相结合,建立了混凝土搅拌站、建筑施工现场实习固定实习环节。各类型的实习环节共同保证了学生认识实践过程的系统性,对其将来的就业或继续深造有极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建筑材料实验环节,以实验周的形式开展,以适应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等试件制备需要一定养护周期及耐久性能测试需要试验周期的特点。实验模式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式为主,“验证性”实验模式为辅,使学生从模仿式的被动状态,转入到创新性的主动状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性。精心科学设计实验内容,既要与理论课程相衔接,使学生能够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如:建筑结构材料试验周,设置了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流动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三个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性实验试件养护及性能测试过程期间穿插水泥、石膏、建筑砂石、建筑钢材和水泥外加剂等验证性实验。所有实验项目均要求学生掌握对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标准方法及评定标准外,还对其设计能力有要求。如:大流动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并进行配合比设计,实验试拌,混凝土(砂浆)工作性能测试,配合比调整,及后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测试等。这样的实验周设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各种建筑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知识的相关性有所体现,较之片段式的课程实验模式效果更好。

  美工区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美工区中提供的材料种类决定着幼儿对材料的改造能力,在美工区中提供一次性材料,幼儿在对一次性材料改造的过程中,形成幼儿的“自我成长”。通过对一次性材料的再改造,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减少一次性材料的消耗,减轻对一次性材料垃圾处理的负担。为了更全面地加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以区域活动为切入口,着手开展“一次性材料在美工区利用的探究活动”。环保教育可以通过直观的物质材料的运用和直观形象的表达来实现。

  1.研究班在接受对一次性材料的改造的多种美术活动后,其美术素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要优于非研究班的幼儿;

  2. 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的培养,能使幼儿对环保行为的感悟更深;

  3.幼儿投入美工活动的次数越多,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越强,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更好。

  1.通过幼儿对一次性材料的初步探索,正确认识一次性材料。一次性材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我们将多渠道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变废为宝活动,萌发幼儿环保意识。

  2.知道一次性材料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危害,从而能减少对一次性材料的消耗。由点及面,由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的形式将环保理念宣传出去。

  3.通过对一次性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再利用,使幼儿发现一次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

  4.幼儿在对一次性材料制作的过程中,任意享受创造活动的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1.提高了幼儿的环保知识。在环保绘画、环保美工、环境欣赏、环保作品展等活动的开展中,幼儿逐步形成了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也在逐渐掌握了大量的环保基础知识,例如全球的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沙漠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他们知道环境保护应该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2.增强了幼儿变废为宝的环保能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将环保教育与美术教育活动相结合,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充实到美工区域活动中去,开展丰富多样的变废为宝活动。幼儿通过美术活动的形式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有效增强了变废为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形成了幼儿自觉的环保行为。通过和环境、社区、材料、作品的交互作用,幼儿的朦胧环保意识逐步形成了一种自觉的环保行为。生活中能够主动保持环境、减少噪音、节约用水……幼儿还通过自己去影响家长,要求他们不要随地吐痰、扔烟头、用一次性餐具等。他们还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节约资源,幼儿的环保行为已经初步形成。

  在实践研究中,通过教学活动形成“节日渗透”、“领域渗透”、“主题渗透”三大模块,逐步形成了以美术教育为基本形式的园本环保课程的雏形。

  1.节日渗透: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纪念日到来之际,组织形式多样的美术专题教育活动,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强化幼儿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觉悟。如“世界环境日”的废旧物品制作活动、“爱鸟周”的画展宣传活动、“世界地球日”主题的画展活动等,收到普遍的教育效果。

  2.领域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把环保教学有机渗透到绘画、手工、欣赏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墙饰布置中,甚至渗透到其他综合领域中去。老师善于抓住身边的小事,进行举手之劳的有目的有意义环境教育渗透。

  3.主题渗透:主题活动的内容比较连贯,有的知识点还可以链接起来,环保意识容易留下痕迹。用网页的形式做成资料包、框架:主题的来源、主题的教育目标预设、主题网络、主题探究周计划日计划的预设、主题可利用资源、活动观察与反思、教材资料超市等项目内容。教师组织活动更加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1.教师的环保知识迅速拓展。幼儿环保意识的提高与教师的环保知识、对环保认识和环保态度以及环保教育水平有重要关系。课题组教师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研究中不断加强环保知识学习,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研究中我们教师一方面不断努力学习,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幼儿,从而也迅速提高了自己的环保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学校的课堂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前提,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逐步提高社会的整体环境。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思想,从日常的生活中着手,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亿百体育,教师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帮助小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环保意识。

  小学美术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不但涉及美术专业知识,同时也与社会整体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讲授环保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环保与教育的有效结合,将环保意识推向教学的各个层面。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欣赏众多的美术作品,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学习跟动物有关的创作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作品中各种动物的生存现状,发挥小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讨论保护动物的各种方法,激发他们从小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高对环境的整体认识,认识到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结合故事、录像、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同时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渗透环保知识,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例如,在美术课堂中经常会使用绘画本以及铅笔,部分学生一旦画错,就立马撕掉重画,经常出现浪费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小学生形成节约的良好品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循环利用的习惯,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美术作品中有众多的艺术品是来源废旧材料的再次创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垃圾。如果将垃圾再次利用便成为了材料,合理利用、稍作改造,经过装饰后部分垃圾就可能形成精美的艺术品。收集废旧材料不但能够减少环境中的污染,还能够提高创作的可能性,最终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小学生对艺术的创作灵感。

  1.介绍化学科学史,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空气组成的”、“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提出来的”、“元素周期表”等篇。

  2.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或介绍某些化学科研成果的发现,如“善于观察,导致发现液晶”、“张青莲院士的贡献”、“从植物色素中提取酸碱指示剂”、“我国制碱专家侯德榜”等篇。

  3.介绍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性材料,如“分子有多大”、“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人造金刚石”、“塑料之王———聚四氟乙烯”、“食品添加剂”、“C60和它的‘兄弟’”、“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钛合金”等篇。

  4.介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安全、环境、能源问题的材料,如“实验室安全知识”、“注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温室效应加剧”、“酸雨”、“臭氧”、“可燃冰”等篇。

  “知识视窗”栏目的材料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多,没有教学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但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将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多鼓励、指导学生课外去阅读,课堂上也应该花少量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述。

  1.巩固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教学重点,从“分子有多大”中,可以加深对分子体积非常小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和体积小。从“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方法。从“食品添加剂”中,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怎样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从“C60和它的‘兄弟’”中,学生认识到碳的单质种类很多,而且也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也进一步认识了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加深了对单质概念的理解。从“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中,学生认识到不同化学反应要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在“钛合金”中,学生会对化学材料的重要性加深了解,充分认识人类生存离不开化学。这些知识要么是教材中重点内容的延伸,要么是教材中没有的,只要合理利用,对教材中所学重点知识加以巩固,也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常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规的触角遍及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但是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内容很多,它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的教育。

  蒙氏日常教育中也提到“关爱环境”,主要是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周围有生命、无生命物体的好品格,从小养成美化环境、有序摆放物品的习惯。有序摆放操作材料,给操作材料进行归类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关爱周围的学习环境,符合蒙氏日常教育的理念。

  一开始幼儿每次操作完收材料时,操作材料的摆放都很随意,有时还会把一个区的操作材料放错到另一个区的柜子上。在出现这些问题时,生活教师理整理的候就会帮他们纠正,时间一长,幼儿就更加不会自己调整操作材料的摆放了。为了更好地让幼儿养成按序摆放物品的良好习惯,我们做了一些材料的标记贴在柜子上,如将材料贴上序号,有秩序地贴在柜子上,这样幼儿在工作时,就可以根据柜子上的序号标记摆放相应的材料。同样的方法可以延用到各个材料柜上,而标记也要随材料投放的变化及时更换。这样不仅便于幼儿归纳收放操作材料,还能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地,大部分幼儿都能自己取东西,并有序地摆放回位。

  蒙台梭利博士有一句至理名言:“我看到了,我听到了,直到亲自动手做了,我才真正了解。”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学习的特色是动手操作。她还认为:“与人的智慧紧密相关的运动是手的运动,它为人类的智慧服务。”幼儿手的动作在婴儿时期常常是从无意识的抓、握,到有意识的拍、拿、放、摇等,运用的是手指中段部位,而指尖的发展最难,也最重要,尤其是食指、中指及拇指这三只手指的运用。我们在区角中投放相应的材料,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小肌肉的运动。如:在筷子夹物工作中,练习幼儿夹的动作;在夹衣夹游戏中发展幼儿的三指抓动作;在穿线板游戏中发展幼儿穿孔的动作。这些能力的训练让幼儿在自我服务中得到了提升。

  幼儿园正常的班集体活动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生活习惯的幼儿提出一些共同的要求,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这些规范包括生活态度,如坚持每天上幼儿园,喜欢吃幼儿园的饭菜等;生活习惯,如饭前要洗手、安静午睡等内容。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地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除了学习、生活外,还有大量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和幼儿自发的活动,要想让这些活动都能有序地进行,幼儿必须遵循活动规范的要求,这些规范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实现的。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区活动,能引导幼儿在自由与尊重中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常规。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必须来自自由。”而她所指的“纪律”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纪律”又是有区别的,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的“纪律”体现在秩序性方面。具体表现为教育材料的秩序性、教学法的秩序性、室内活动材料的摆放等。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要做的应该是让幼儿学习怎样活动而不是静着,幼儿在做完一份工作后可以有秩序、自由地选择另一份工作,在“自由”中建立“纪律”。